【全国高校思政网】湖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美育星火点亮大别山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新闻来源:全国高校思政网发布时间:2025-07-25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湖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小燕子”实践队于2025年7月深入罗田思源实验学校九资河校区,开展“暑期爱心托管”支教活动。实践队以“艺术+思政”为双翼,立足“两个课堂”建设,深耕乡村美育沃土,将红色基因深植于山区孩童心田,以专业力量托起孩子们的艺术梦想,为乡村美育注入青春动能。

一、创新课堂:红色基因在童声中生长

实践队以专业之犁深耕美育沃土,以情怀之种播撒希望之光。

启程前两个月,课程组便精心研磨教案,历经三轮试讲,分层设计手工、绘画、音乐、舞蹈等系列课程,将大别山民歌与革命故事编入课程资料包,确保课课有“罗田味道”。

课堂上,探索“艺术+思政”的教学模式。音乐课上,队员们以当地民歌当“故事书”,引导孩子们在旋律与歌词中探寻大别山的红色记;舞蹈课上,“托举朝阳”“躬身耕犁”等动作设计,让孩子们以舞言志,用肢体语言诠释建设家园的责任担当;手工课上,将废旧纸盒、稻草树枝化作“砖瓦梁柱”,带领孩子们在指尖拼接中,将对家乡的热爱凝聚成一座座心中的“家”。

课后,“艺术加油站”生机勃勃。队员们与留守儿童共度欢乐时光,打球、讲故事、诉心事……一颗颗稚嫩的梦想种子在夏夜里悄然发芽,被星光轻轻点亮,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二、实践课堂:美育之花在舞台上绽放

实践队将舞台搭在村口巷尾,让课堂余音化作万家灯火,深化红色基因传承,满足乡村文化需求。

7月13日晚,队员们在三胜广场打造“移动的文化驿站”,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孩子们即兴参与,广场化作充满活力的露天艺术空间。五天后,团队将调研的所思所见编入节目,在九资河镇圣人堂开展了一场“土味”音乐会,用舞蹈与歌声演绎了罗田农耕记忆,展现了高校青年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两场深入社区的文艺服务,不仅播撒了艺术的种子,更让队员们积累了宝贵的舞台经验。7月19日下午,在罗田思源实验学校九资河校区,“小燕子”实践队与“暑期爱心托管班”学员同台献艺,带来“青春美育行,赓续罗田红”师生音乐会。 舞台上,孩子们自信绽放:朗诵《烽火金桂颂》回望峥嵘岁月,生动的话剧《1937》激荡家国情怀,活力的舞姿《祖国有我》诠释少年担当;实践队与兄弟院校联袂演绎的《一起向未来》《灯火里的中国》则唱响了青春的理想与时代的希望,也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情感共振。每一个精彩瞬间,都是课堂内外红色精神浸润与美育滋养的生动体现,是不屈抗争、战天斗地、人民至上伟大精神的具象化呈现,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乡村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庄严见证。

14天里,实践队开设30节精品“艺术+思政”课,2场社区展演,呈现1场师生音乐会……这些数字背后,是队员们躬身实践的印记,更是湖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建领航、艺术铸魂、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小燕子”实践队以艺术为媒,在服务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知行合一中锤炼过硬本领,用汗水和智慧生动书写了新时代青年“自找苦吃”、担当奉献的青春答卷。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让更多乡村孩子在艺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矢志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原文链接:https://www.sizhengwang.cn/a/gzdt_yx/250725/2196909.shtml





站内搜索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