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 思想引领作用发挥服务支点建设 ——切实做好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新闻来源:统战部发布时间:2025-11-20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时,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时代重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支点建设,是湖北的重大使命,也是湖北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更是湖北高校的光荣任务。中央有要求,统战见行动;省委有部署,高校抓落实。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富集高地,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事业的未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湖北加快支点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我校为例,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占比达46.65%,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68.5%,他们思想活跃、专业扎实、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大多是留学归国人员,同时也面临职业发展、价值多元、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等现实挑战。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思想引领,扎实做好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不仅是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根本要求,更是激发其服务区域发展潜能、支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建设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将团结引领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置于全局高度系统谋划,聚焦“铸魂”与“聚智”双向赋能,以“三牢”为抓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成势见效,推动统战工作走深走实。学校广大青年党外知识分子不忘合作初心,高擎团结奋斗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赋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把牢“基本盘”,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纳入学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通过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学细悟、统战工作会议精心部署等,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优化校院两级协同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各学院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青年委员会建设,高标准建成的25个基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组织网络对青年骨干的有效链接。三是深化联谊交友,凝聚情感共识。升级打造多功能“青年同心驿站”,严格落实党委常委联系指导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制度,深化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青年党外代表人士联系结对机制,通过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将思想引导融入情感关怀与职业支持,于真诚互动中凝聚共识。

打牢“主阵地”,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合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稳思想之舵。校院领导干部带头深入青年群体,通过“微宣讲”、“案例式”研讨等形式,精准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核心要义和湖北发展蓝图,注重将宏大叙事与个人成长、专业发展相结合,加强思想沟通与政策引导,持续夯实政治认同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斗强大合力。二是创新品牌引领,构筑宣传矩阵。构建功能互补的“同心讲堂”和“同心学堂”双品牌学习体系,定期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解读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决策部署与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等;拓展线上阵地,运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构建集宣传、学习、交流于一体的网络矩阵。三是深化实践引领,促进知行合一。探索“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集体+个人”多元融合的学习教育模式,支持党外人士开展主题教育,组织赴红色基地、科创企业、基层治理一线的“沉浸式”实践研学,鼓励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建言发声,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

筑牢“快车道”,提供支持保障,激发担当作为。一是畅通建言渠道,提升参政实效。定期举办“校情通报会”“征求意见座谈会”“青年智库沙龙”等,保障青年知情明政、建言献策。支持参与各级考察调研、民主监督,协调推动提案议案高质量办理与转化。近年来,100余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建议提案获各级立案,60余篇社情民意信息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部门采纳,立项统战理论研究课题30余项,获省市级及以上参政议政优秀成果20余项。二是搭建服务平台,赋能社会发展。在党外专家信息库中单列“青年专家子库”,建立服务地方发展“供需对接”机制,已推荐30余名党外专家入库,组建了4个党外知识分子实践创新团队(工作室),常态化支持和组织青年党外人士开展科技攻关、文化下乡、教育帮扶等品牌活动40余项,引导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成效,在助力支点建设注入持续动能。三是创设成长阶梯,助力双岗建功。加大培养选拔举荐力度,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参加“干部熔炼计划”、校外挂职锻炼以及各级各类政治安排,累计30余人次。邀请青年参与学校教代会、职称评审、政治巡察等核心治理工作,支持其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双岗建功”,形成榜样示范。(通讯员 熊荣伍)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