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2日至14日,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安徽师范大学)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研修班在校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行。本次研修以“思政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与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的双向赋能”为主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艳军出席开幕式。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嘉兴南湖学院、九江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近60名思政课青年教师参加研修。开幕式由科学研究发展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兴军教授主持。
胡艳军在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力量。路丙辉教授探索坚持的名师工作室带动名师工作站、指导老师手把手培养青年教师模式,在师资梯队培育、示范引领机制构建等方面成效显著,示范辐射作用突出。今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这与发挥示范引领功能的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形成“双向赋能”的难得契机。期待名师工作室的成熟实践能为我校改革试点提供鲜活样本与路径指引,同时学校也将致力于通过改革探索,推动“大思政”建设从“名师引领”的特色优势,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行动自觉”,让思政课育人效能覆盖更广、落地更实。
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路丙辉教授在开班寄语中强调了思政课青年教师成长对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作用,并介绍了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安徽师范大学)的建设进展与取得的成果。他表示,任何思政课教师要对得起三个主体,即党的信任、求知的学生和追求卓越的自我。本次研修班旨在为广大思政课青年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教学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此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第二期研修班结业和第三期研修班开班同步举行,既是为了梳理总结前期成果,更是为了深化校际思政教育协同、共探发展路径。路教授也期待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安徽师范大学)探索的这一示范引领模式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制度化,为青年思政课教师快速提升立德树人本领和自我成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路径。
主题报告包含科研和教学两大领域。江西水利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卞桂平教授结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与评审经验,从选题思路、常见误区、心态建设和成果聚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卞教授的讲座不仅为在场青年教师如何高质量撰写课题申报书提供了经验借鉴,也超前拉开了我校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帷幕。
省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我校2008届本科毕业生,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的龚伟博士展示了“爱国三问的新时代回答”的示范课程。以张伯苓先生的“爱国三问”为引,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动三个维度思考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
主题报告结束后,研修班举行了第二期研修班结业仪式,我校青年教师王潇博士、杨芳博士完成研修任务,顺利结业。我校陈智会老师与九江学院成良霞老师分别作为第一、二期学员代表发言,分享研修心得。
此次研修班同步开启了第三期开班仪式,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和各工作站青年教师就研修期间的具体指导方案进行了沟通。在自由交流环节,青年教师围绕新教师如何开展科研、思政课如何吸引“Z世代”大学生、理论性强的马原课如何能讲得生动有趣、教学创新与课堂标准如何兼顾、融媒体时代如何强化教学设计与提升课件制作的时代性等问题向与会指导老师请教。指导老师和与会嘉宾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做有心人”“以身融课”“分类教学”等方法建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对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据悉,研修期间,名师工作室名师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湖北省水泥遗址公园,就大思政课如何充分利用高校在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大思政课的课程化和常态化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