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 7月15日至16日,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的“满天星”暑期实践队奔赴阳新县多所乡村学校,联合湖北省科技馆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与“科技下乡·童心启航”科普教育活动。
在排市初级中学,队员黄小采以“生活中的核辐射”为主题,结合CT诊断、食品保鲜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核技术的日常应用,激发科学兴趣;在梁公铺小学,带队教师罗兰创设“核技术生活地图”,引导学生在“我想发明的核技术”专栏中展开天马行空的科学想象;在华道小学,实践队联合科技馆布展“科技大篷车”30余件互动展品,仿生机器狗、尖端放电装置、活字印刷等项目吸引数百名学生沉浸式体验科学魅力。梁公铺完全小学校长梁德米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后动情表示:“你们带来了科技与关爱,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浮屠镇华道小学,校长李名炽也高度评价本次联动实践:“科技馆的专业性与大学生的亲和力相得益彰,为乡村孩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体验。”
“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课堂、走进家庭。实践队员通过讲述王淦昌、郭永怀等先辈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理解何为“把青春献给祖国”,将“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根植心田。
队员们深入乡村家庭,开展家访宣讲,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家长,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这一环节充分体现“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理念,让“两弹一星”精神真正实现“从一间教室走向一片乡土”。
在科学实验环节,学生在科技馆讲解员和实践队员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流速与压强”“乒乓球悬浮”等实验,理解伯努利原理等抽象知识,特别设计的“气球圈飞行挑战赛”更融合了物理原理、语言学习与动手能力训练,充分体现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学科特色+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将活字印刷、英语科普、非遗文化融合为一体,为孩子们带来“科技+文化+语言”的立体式综合体验,正是外国语学院“思政引领、六位一体、四维联动”育人机制在基层课堂中的深度落地。
满天星实践队是外国语学院多年深耕课程思政、持续探索实践育人路径的重要成果之一。依托学院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勤敏课程思政刘敏工作室”平台,团队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抓手,已连续近十年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活动,累计覆盖学生超万人,形成了“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浸润+师生共育”的协同育人体系。(通讯员蔡惠芳、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