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中下旬的荆楚大地正值夏季入伏前后,黄石市各社区纷纷开设了暑期课堂,召集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和开展活动,清凉度夏。一群来自湖北师范大学的退休“学问奶奶”走进湖师周边的沈家营、南岳、万达等7个居民社区的暑期课堂,开展了近二十场微讲座。“学问奶奶”们讲述着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各种有趣知识,生动活泼的“说文解字”故事引起了孩子们极大兴趣,在幼小心灵播撒下传统文化的美好种子。
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坚持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主动发挥高校老党员、老教师的知识优势、智慧优势,以传统文化为特色主题,深入居民社区、文化场馆开展传统文化宣讲活动,受到社会民众和中小学生的热列欢迎,已成为高校银发力量助推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今年7月中下旬,离退休党委、离退处积极筹划开展“说文解字”传统文化特色宣讲活动,离退休党委书记安向清、副处长郭在军率领邓华、周瑞华、马芝兰、刘春辉、蔡兰等5位老党员、老教师深入7个社区暑期课堂,开展宣讲活动近20场次,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近千名。5位“学问奶奶”围绕传统文化主题选取了普通话朗诵、汉字的趣味知识、成语故事与传统美德等小切口讲大知识的方式,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认真备课,准备演示PPT和教具,宣讲语言活泼有趣,小课堂高潮迭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学问奶奶”们说,小小一节课,只要能在孩子们心中留下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美好印象,就是最好的收获也是她们最大的欣慰。
7月14日上午的桂花湾社区暑期课堂里,“普通话可不是凭空来的哦!”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邓华教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聚焦过来。课堂上,她巧妙融合普通话的起源、拼音字母的奥秘与朗朗上口的诗词,一个个枯燥的知识点经她生动讲解,变成了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平仄起伏的诗词配上标准的普通话诵读,像串串音符在教室里跳动。邓老师时而模仿童趣的语调,时而用夸张的表情讲解字词,连平时安静的小朋友也忍不住加入“答题大战”。课后,程小华同学抱着笔记本笑盈盈地说:“这堂课比动画片还好看,我学到了好多知识呀!”。
7月14日下午,沈家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暑期课堂,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睁大着亮晶晶的眼眸,专注地聆听着周瑞华教授奶奶讲的《古代孝悌故事与传统中华美德》。周老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讲述着古代虞舜行孝得王位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边听边思考丹朱不孝失王位,丹朱为什么得不到父亲的王位?虞舜孝悌美名传,虞舜为什么能做到孝悌?尧帝为什么会把王位传给虞舜?最后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思考中领悟了结语:百善孝为先,孝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在回答自己要当个孝悌孩子可以做些什么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着“要帮家长做家务、关心家人、要认真学习”等等,纯真的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脸庞。
7月15日下午,万达社区的暑期课堂里欢声笑语一片,刘春辉老师主讲的《尊老爱幼的故事》别具一格,不仅展示了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动画课件,刘老师将孩子们请上了讲台,让孩子们自己来扮演角色,演示各种不同的场景下如何做到尊老爱幼。在欢乐的游戏中大家领悟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含义,做得好的孩子还开心地拿到刘奶奶给的小奖品,他们兴奋不已表情中应该默默记下了“尊老爱幼”的理念。
7月16日下午,四十多个孩子聚集在南岳社区暑期课堂,来自湖北师大文学院的退休教授马芝兰老师准备的课程是《趣味汉字》。马老师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做了精心的备课。生动形象的演示着汉字的起源和构造,从结绳记事、甲骨文和汉字的形成,从汉字的几种构造形式中贯穿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一问一答的互动中给孩子们讲述着汉字的奇妙知识。马老师最后深情地告诉孩子们,“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使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汉语是世界上最简洁、最美的语言!”
7月18日上午,一场生动有趣的“故事会”在黄印村社区的暑期爱心托管班上演。老党员蔡兰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有趣的“成语启蒙课”。蔡奶奶挑选了“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等通俗易懂的成语,她用活泼的语言将成语背后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让逆境中坚韧不屈的勾践、坚定不移的愚公和持之以恒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引导孩子们根据成语背后的故事揣摩该成语的寓意。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既学到了成语知识,“小故事”传递“大能量”,让传统美德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