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黄勇教授来我校讲学

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4月2日至6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任黄勇教授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入选嘉宾,来我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和交流考察活动。活动期间,校长雷儒金会见了黄勇教授,就推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4年4月3日上午,在人文楼达成报告厅做题为“儒家美德政治与现代国家治理”的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2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参加讲座的还有来自湖北理工学院等校的教师和研究生。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兴军教授主持。

黄勇教授在区分道义论、后果论和美德论等三种伦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德伦理学在参与政治哲学建构过程中的主要议题和学界对此的批判质疑。最后通过儒学文本诠释,围绕政治领袖应不应该具有美德?政府是否应该承担美德教化的功能?和社会制度公正的评判标准?等三个议题,详细阐述了儒家美德政治哲学的主要内涵和现代价值。

面对当代的政治构建和文化价值观,黄勇老师提出“儒家美德政治与现代国家治理”,要将美德伦理融入政治,构建新的儒家来回应现代化的挑战。黄勇教授认为,不同于学界通常认为只有道义论或后果论才能衍生出政治哲学,美德伦理学同样能参与政治哲学建构。儒学作为一种美德伦理学,探讨儒家美德政治哲学,既是政治上的一个新的突破,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围绕儒家美德政治的具体内涵诠释,黄教授指出,儒学政治作为一种“贤能政治”,主张执政者不仅需要拥有才能和身份,更应该具备为政者的美德。有了美德自然而然就有了群众的支持,也就成为了政治领袖,而非先成为了政治领袖再去做各种事情,从而获得民众的认可与支持。其次政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对于“法”的运用,还应该兼顾“德”的运用,对人民进行美德教化,从而提高民众素质,减少法治成本。最后,在正义、公正和效益的评判标准上,黄老师提出美德是评判人和事的最好评判标准,认为美德即正义,对人和事情的评判都要从“德”出发进行评判,一个具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制度即为公正的制度。

针对儒家美德政治的现代价值,黄老师结合梁启超和荀子的相关论述指出,当代的政治主要依靠后果论和义务论进行运作,那么在此之下就会出现大量以“利”和“益”为出发点的政治行为。汲取儒家美德政治智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助推社会秩序的良性建构。

在提问环节,黄勇教授进一步从内德与外德、作为人的美德和角色伦理等角度对听众所提出的问题做了精彩而极富启发性的回应。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振钰在活动总结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不仅是拓展学术研究视野、增进学术文化交流、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为汲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搭建了具体平台。黄勇教授作为长期在海外从事中国哲学和伦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超越客观描述的中西比较和拿来主义的比较借鉴,从现实问题叩问和诠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内涵和价值贡献。参与讲座师生表示,通过此次交流受益匪浅,并表示要认真学习黄勇教授的现实问题关切和学术研究方法,在文化自信中积极参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当代构建与传播弘扬。

据悉,黄勇教授此次来鄂讲学期间,还围绕SSCI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与全校近50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题交流辅导,另外还举办了《海外中国哲学研究》学术工作坊等系列学术活动。(王振钰、张磊撰稿)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