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科技赋能强根基 校地协同启新程

新闻来源:黄石日报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19


原标题:科技赋能强根基校地协同启新程

——湖北师范大学生科院以高质量社会服务助力地方发展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今年以来,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立足学科优势,依托阳新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两大核心载体,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路径,在特色农业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人才培育等领域精准发力,开展系列扎实有效的社会服务工作,以科技之力破解产业难题,以协同之策激活发展动能,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持久高校力量。

锚定产业痛点

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产业升级,科技为要。湖北师范大学生科院聚焦阳新县农业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组建由教授、博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深入产业一线开展靶向技术服务,推动特色农业从“粗放发展”向“精细提质”转型。

在屯鸟产业领域,学院承办黄石市科技局第十期“科创下午茶”活动,搭建政校企研多方对话平台。以揭榜制项目为抓手,联合地方农业部门与龙头企业,明确省级疫病检测联合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养殖体系构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三大攻坚方向,通过制定原料标准、加工操作规程等行业规范,推动屯鸟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针对柑橘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专家团队深入湖北橘之橙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实地调研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运行情况,精准对接品种选育、绿色病虫害防治等核心诉求,构建“技术合作+平台共建+科研攻关+驻点服务”四位一体合作模式。

水产养殖领域,学院创新资源联动机制,依托优秀校友资源邀请行业专家赴阳新实地指导,针对鳜鱼高密度养殖效益不佳、鲈鱼饲料品质不稳定等实际问题,提出生态养殖优化方案、饲料品质检测标准等针对性举措,为水产养殖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筑牢技术支撑。

在药食同源产业赛道,学院精准对接阳新县招商引资项目需求,联合广东润康药业、湖北汇东生态农业等企业,聚焦莲藕精深加工领域的技术瓶颈,引入益生菌技术推动藕粉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探索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路径。

搭建转化桥梁

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生态

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科院以平台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起“技术供给—需求对接—成果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阳新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2025年标准化基层站点,标志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迈入国家级平台支撑的全新阶段。该站点将充分发挥国家级技术转移体系优势,一方面对接海量优质技术资源,为地方产业引入先进适用技术;另一方面精准收集农业产业技术需求,推动技术供需在全国范围内高效匹配,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提供关键技术对接保障。

与此同时,学院持续深化校地共建平台建设,与阳新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联合打造研究生工作站与兽医实验室,推进P2实验室建设与疫病防控创新平台升级,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的协同推进。8月14日,学院承办黄石市人才周“薪火相传·技兴黄石”主题活动,启动阳新县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现场完成5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为“阳新屯鸟繁育技术研究生工作站”授牌,进一步完善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生态。

深化校企育人

培育产业发展中坚力量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立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业专家进校园”等形式,搭建产业与教学的沟通桥梁,着力培育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9月25日,黄石市蓝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雄受邀开展专题讲座,围绕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类、靶向免疫检测前沿应用等内容,结合产业实际解析质谱检测、抗体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市场价值,鼓励学生注重“技术—管理—市场”复合型能力培养,为产学研融合储备跨界人才。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张磊砢研究员以“病毒蛋白酶药物研究”为题,分享默沙东Keytruda、先诺欣等创新药研发的成功案例,深入解析病毒蛋白酶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中的核心作用,既深化了师生对行业前沿的认知,更激发了投身科研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热情。

从产业一线的技术攻坚到创新平台的能级提升,从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至复合型人才的培育赋能,湖北师范大学生科院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服务地方的使命担当。未来,该校将继续立足学科优势,深化校地协同、校企合作,持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书写校地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www.hb.chinanews.com.cn/news/2025/1113/422891.html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