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9日,由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湖北师范大学主办的“2025年‘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英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黄石举行。会议由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湖北师范大学英国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
本次会议是在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一级交叉学科的背景下召开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旨在推动英国研究在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理论创新、学科建设与实践探索。
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爱尔兰、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科带头人。与会代表围绕英国政治、文学、社会、教育及中英人文交流等20余个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期间共举办21场主旨报告、5个平行论坛的50余场专题发言,学术交流成果丰硕。
开幕式由湖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洲科学院院士余翔教授主持。
中共湖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汉华在致辞中指出,湖北省与英国在友城建设、教育合作等方面成果显著,已建立3对国际友城,12所省内高校与英国高校开展了16个合作办学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二级巡视员张庆国强调,教育部已将区域国别学纳入“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在全国186所高校备案培育了453个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林通过线上方式参会,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需要与区域国别学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鹏教授在线上致辞中指出,会议聚焦的三大核心议题——英国研究的新机遇、学科反哺及中外学术对话,将为该领域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湖北师范大学校长雷儒金教授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学校52年来的发展成就,特别强调了外国语学院和英国研究中心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湖北师范大学英国研究中心指导专家证书颁发仪式,聘请曹莉、曾敬涵、陈晓律、崔洪建、李正栓、熊李力、罗良功等国内知名学者及Deirdre Osborne、Lauri Scheyer、Robert Geyer等外籍专家担任指导专家。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21场主旨报告涵盖了区域国别学理论建构、英国政治外交、社会文化、文学批评、历史心态、教育政策等多个领域。曹莉教授(清华大学)以“英国研究:以文学为方法”拓展学科视野;曾敬涵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探讨英国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陈晓律教授(南京大学)从历史角度剖析英国大国心态;崔洪建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聚焦跨大西洋关系与英国角色。
海外学者的报告进一步拓展了会议的国际化视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Deirdre Osborne教授解析英国族裔诗歌的里程碑式诗学;兰卡斯特大学Robert Geyer教授分析动荡时期的英国公共政策经验。这些报告既体现了理论深度,又具有现实关切,为区域国别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会议还设立5个平行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论坛围绕英国文学、历史、政治、教育、社会、文化认同、中英关系等议题,组织了50余场专题发言。年轻学者们就英国帝国史与身份政治、中文教育政策与国家认同、族裔文学与文化重构、区域国别学方法论等前沿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展现出跨领域研究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活力。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821540?docid=12821540&newstype=1001&d=13501e8&channel=wei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