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利剑出鞘:一所高校与一座城市的智慧警务创新实践 ——湖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团队赋能社会治理的“黄石样本”

新闻来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本网讯 央视《今日说法》演播厅灯光聚焦,湖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陈威博士面对镜头沉稳陈述:“现在AI变脸、换声的这种技术做得越来越逼真了,能达到真假难辨的一个地步了。犯罪分子精准利用老年人对新技术不熟悉的特点,展开针对性极强的诈骗活动。”陈威博士团队与黄石市公安局黄石港区分局开展联合攻关,基于AI算法实现了对通讯与画像的精准识别,成功协助破获一起电信诈骗案件。这场电信诈骗案镜头背后,一场高校与城市深度协同的智慧治理变革正在长江之滨悄然生长。

一、校地携手:共铸智慧警务新基石 

2024年5月,黄石市公安局与湖北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长雷儒金在签约仪式上掷地有声,“把人工智能引入公安工作,就是为新质公安战斗力安装智慧引擎。”这一宣言标志着双方围绕“AI+警务”开启三维融合:从技术攻坚上实现突破,聚焦犯罪预测模型、大数据画像等前沿领域,共建“人工智能警务联合实验室”;在场景落地上精准服务支撑公安机关指挥调度、情报研判、侦查打击、执法办案,实现科研成果“研用一体”转化;在机制上实现公安分局局长与技术专家联合挂帅攻关。副市长黄志勇对此高度认同:“湖北师范大学与黄石公安的合作成效突出,未来前景光明可期;要坚实走好本地化校警研创之路,为科技兴警做出更大贡献。”仅一年间,双方紧密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慧警务等领域,持续深化政校协同创新,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并在多项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二、AI赋能:穿透犯罪迷雾的技术利刃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黄石港分局指挥中心,民警轻点“警务数智引擎”平台,屏幕上实时跳动着高危预警信息。这套由陈威团队基于国产DeepSeek大模型开发的系统,以“数据+算法+场景”融合技术实现了新突破,通过通讯频率、异常转账等多维特征,大幅增强数据分析能力,精准识别犯罪嫌疑人,自动生成案情简报与处置建议,显著压缩研判时间并提升预警准确率。办案民警表示:“过去筛查诈骗线索像大海捞针,现在AI把‘针’主动推到眼前。”央视报道的案件正是其技术实力的缩影——AI仅用数小时便从海量数据中锁定犯罪团伙的通讯树状网络,快速追踪定位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数起案件(包含命案),而传统手段需耗时半个月之久甚至更长时间。

三、模式升级:构建城市安全智能体

2025年9月,黄石市公安局副局长郭小嫔带队,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韩涛、陈威博士等赴张家口考察“AI警官”系统。双方就DeepSeek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张警官”人工智能体系统的运行模式,以及人工智能在情报研判、智慧警务与实战应用中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郭小嫔感慨:“真正的智慧警务,是让人工智能成为警力倍增器。”公安警务智能体是深度融合AI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在特定环境中能够自主感知、思考和行动的高级计算机系统,涵盖案情分析、法律辅助、实时预警、重点管控、线上办事、智慧导办等多个功能,在打击犯罪、便民服务等方面为基层民警提供智能化、专业化辅助服务。2025年10月,韩涛在市公安局专题讲座《人工智能体技术及公安实战应用》中,阐述了AI在案件分析、风险预测、数据融合中的创新路径,为公安民警提供了新质警务理念与技术工具。他说:“破案只是起点,培养兼具科技素养与公安思维的人才方为长远之计。”引发在场警官共鸣。

四、人才筑基:培育智能治理生力军

以与地方公安合作项目为成功蓝本,陈威团队还根据学校学工处需求,带领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数名学生参与到“AI辅导员”项目建设。从现实需求到项目落地,从框架搭建到数据训练,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全程指导,既满足教学需求也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有效训练。这种“需求牵引、资源聚合、实践赋能、生态共建”的AI人才培养新范式,有效弥合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鸿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率和适配性。通过整合政策引导、产业需求、教育资源与公共平台,构建起一条需求更精准、资源更丰富、实践更深入、生态更优化的AI人才培养新路径。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蔡鑫浩全程参与该项目建设,他说:“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平台,通过项目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当陈威博士在央视镜头前展示AI锁定的诈骗分子轨迹图时,闪烁的光点不仅标记着犯罪路径,更照亮了校地协同创新的广阔前景。从实验室的算法到街头的“数智引擎”,湖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技术基因深植社会治理肌理,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随着“人工智能警务联合实验室”建设的启动,长江之滨的这场科技强警实践正迈向更深维度——键盘敲击声与警笛鸣响在此共鸣,算法之力与警察之智凝结成触手可及的安全感。这既是高校服务地方的“黄石答案”,探索人才培养的“湖师模式”,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提供了鲜活注脚。(通讯员:李光敏 卢梦)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